并不仅仅是连锁,麦当劳其实是一家颠覆性的B2B平台企业

小米素被视为“中国版苹果”,大家总称道与它的在线闪购模式和社交媒体营销。然而,你是否知道,小米的这套理念和玩法,麦当劳叔叔早在70年前就用过了?

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,著名动态创新管理之父谢德荪,在黑马成长营课堂上详尽分享了《未来创业的源创新机会》。在谢德荪看来,在小米的创新型商业逻辑落地的过程中,科技并非关键,是“源创新”颠覆了市场。而传统的B2B企业用源创新来突破、改变现有市场的时机已经到来。

麦当劳和小米都在做生态系统,但是,麦当劳是B2B,小米是B2C。在这个过程中,是源创新颠覆了市场。

我们来讲一个故事。麦当劳是做汉堡包的,它为什么要开连锁?

所有的连锁店开始时都是同样的做法,它将自己的秘方包装起来卖使用权,从中收取加工费,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卖。卖完之后,因为秘方需要统一购买,连锁店在原料里头也赚一点钱,就好像我们现在的营销渠道一样。开始的时候,卖得很快,但后来竞争越来越激烈,还有它的成本比较高,所以利润就比较低,越做越难。

麦当劳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呢?它开始的时候,不是圈地来卖,而是一家家店来卖。它的加盟费才几百块,不赚很多钱。让加盟商把成本降低,一下子就可以转起来。成功之后,这个口碑就走出来了,很多人就愿意加入。

等加盟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,它组织好加盟的人,跑到供应商那儿去,说你们可不可以用他们的钱研发新的技术,比如可不可以研发新的牛肉冷藏技术?如果可以的话,所有的商品都从你那里提货。于是牛肉供应商自己去研发技术了。这就使得麦当劳加盟的人可以拥有低价优质的牛肉。

麦当劳又跑到地产商那里去,主要方法是,自己租一个地方,用二手房的方法转给加盟商来获取更高的租金,不单是从汉堡包那里挣钱。等慢慢有钱的时候再购买土地,而做大后,地都不用买了,很多人愿意送地给麦当劳。因为你给它一块小地,周边的地就可以起价。

慢慢地,麦当劳拥有的土地面积在美国所有零售店里头可能已是最大的了。那你说麦当劳是一家快餐公司还是房地产公司呢?不好说。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就是在使用这种方法,叫做羊毛出在狗身上。

我们看到,麦当劳的做法先是整合资源提供给做老板的,老板成功之后再整合老板的资源,利用这种上游的人为他们提供新的价值。当越来越多人创造新的价值的时候,成功的老板也越来越多,所以就有了正向的反馈。麦当劳创造了新的商机,生态系统做得越来越大。现在麦当劳在美国所有的连锁店都是自己的。

麦当劳跟以前的公司最大不同之处在于,以前的连锁店是先利己后利人,麦当劳是先利人后利己。如果它们每一个都能做起来,滚动就会越来越快,网络效应就产生了。

我把这叫做两面市场,它两方面都是你的客户,它所提供的价值是两方面而不是一方面的。可以说,你一个是受益者,一个是实现者,连接起来使得每个人在生态系统里头都能找到他所需要的价值。

麦当劳最初开设连锁店时用的是不赚钱的方法,以很低的加盟费让利给加盟者,先把客户拉进来,让自己成为一个吸引客户的平台以及一个房地产平台,把加盟者变为永久的客户,这个平台是赚钱的。那你可以说麦当劳不是一个平台,而是两个平台。

我们再来看看小米的做法。小米开始时是做一个很便宜的手机,它针对一群发烧友,发烧友有共同的爱好,他们的需求差不多,所以就可以做成口碑营销。

口碑营销一定是针对很窄的客户,一个说好大家都说好。你针对的客户越广,就越没有口碑。麦当劳开始针对的客户是谁呢?是那种以前没有做过餐馆但想做老板的人,这是一个很窄的客户群。

小米也是用手机把粉丝纳入进来,之后从哪赚钱?从后面来赚钱。因为作为同样类型的客户,他们其他需求是差不多的,可以整合很多其他东西卖给他们,包括游戏以及日常用的东西。用手机只是将他们拉近。我觉得这个模型和麦当劳的模型是类似的。很多人说小米玩的是互联网思维,我觉得这不是互联网思维,其实麦当劳早就使用了这种方法。

麦当劳和小米两家公司最初都是从一个很窄的市场进入的,先利人后利己,客户进来的时候不是一次性从他们身上获取什么,但最后都是羊毛出在狗身上。但二者也有不同之处:麦当劳是B2B,小米是B2C;麦当劳off line,小米是on line;麦当劳建起的关系网黏度很高,而小米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客户黏度不是很高。

在这个过程中,科技并不是关键,是源创新颠覆了市场。

 
推荐文章